国家一流专业:物流专业

期次:第9期       查看:158

专业负责人李晓东:1974年10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商贸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教学业绩突出,近5年来,主持校级教改课题4项,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科研成果丰硕,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5项,主持完成政府委托课题2项,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

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1)专业定位。立足临沂“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优势,服务地方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商贸物流人才。经三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具有示范作用的一流专业。(2)历史沿革。连续招生14年,2006年开始招生;2011年组建物流学院;2012年获批省特色专业;2013年校企共建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方向);2013年获批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获批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支持计划专业(2014-2018);2014年校企共建物流管理专业(物流金融方向);2015年被教育厅认定为A类专业;2016年获批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专业群核心专业;2018年获批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3)特色优势①区位优势:商贸、物流是临沂两大支柱产业,商贸企业6万家,物流企业3000余家,人才缺口近4万人,学校重点打造物流管理专业为省一流专业,培养商贸物流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②协同育人优势:融入临沂市商贸物流科技城建设,与海航、荣庆物流等知名企业共建专业。③学科专业平台优势:依托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支持计划专业、省高水平应用型商贸物流专业群、省特色专业。

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主要举措:(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①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临沂商贸物流区位优势,服务商贸物流发展及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商贸物流专业人才。②优化课程体系:实施“通识课+平台课+专业课+实践课”课程体系。提高实践学分,校企共建课程,突出创新创业能力。(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人单位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共建、学生共育、人才共享、资源共用“四共建”协同育人机制。(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①强化课程建设:以《商贸物流概论》、《供应链管理》、《管理运筹学》等校级优质课程为基础,强化内容重构与创新、信息化教学,重点打造各类金课。②优化课堂教学:基于SPOC和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项目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打造精品课堂。③创新第二课堂:将国家级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作为素质拓展的主要内容,构建“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4)强化实践教学体系①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并实施“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科研项目、毕业论文(设计)”五级实践课程体系。②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积极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整合政府及知名企业的优质资源,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成效:(1)教学研究与改革成绩突出。5年来,获批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物流教指委教改成果奖2项。(2)实践实训条件显著改善。获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600余万元,建成了商贸物流实验中心。与企业共建2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3)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3年来,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168项(国家级64项),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铜奖各1项、山东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项。学生发表论文或授权专利10余项。考研率年均提高5个百分点、高质量就业率稳居全校前列。(4)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引领和带动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等5个相关专业的建设,2016年以物流管理为核心专业的商贸物流专业群获批省高水平应用型培育专业群。(5)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承担或参与物流规划设计、政府企业决策咨询、委托研发项目60余项,到位经费500万元,组织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培训项目6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地方挂职服务12人次。

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1)引育并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5来,共引进高层次人才1名,博士5名,培养博士2名,在读博士3名;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名;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7人;选派3名教师到美国大学访学,选派3名教师参与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干部挂职。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重大项目1项(到位经费400万),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6项、软科学项目4项,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获批省教改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2)开放融合,集聚优质外聘师资从政府及国内知名企业外聘20余名物流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高管参与人才培养。(3)企业挂职,培养“双师型”师资1名教师到临沂商城管委会挂职副主任,1名教师挂职物流局副局长,6名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4)人人进团队,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物流管理系具体负责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设“供应链管理、商贸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3个教学团队,实现人人进团队。近5年获批校级及以上教学项目30余项、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2项,出版专业教材1部,完成实验课程讲义2部,指导500余名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国家级获奖超过100项。

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主要举措:构建自我评价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过程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形成了“评价-反馈-改进”闭环保障模式。(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坚持专业学情调查、分析评价、学生评教等制度,每月一次教学阶段总结,制定下一段改革的方向和具体要求。吸纳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外专家参与研讨和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2)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建立并实施一年一次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3)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学期末举行学生、同行评教和专业自评,保障专业建设质量。通过师生座谈会及物流行业校友会、学院理事会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成效:实施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近5年来,教学管理与运行进一步规范完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考研率逐年提升,高质量就业率连续5年稳居全校前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1)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根据麦可思公司对学校各专业2011-2015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临沂大学2012年以来历年毕业生调查报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教育教学质量、职业发展状况等排名均为校内各专业前列,考研率年增长超过5%,毕业生一年内月工资超过4000元,并逐年增长,专业对口率超过了70%,毕业生失业率低于5%,职务晋升人数比例超过45%,创业的毕业生中有4人营业额超过1000万/年。(2)外部评价学院每年暑假深入荣庆物流、德邦物流、海航集团等用人单位实地调研毕生工作情况,用人单位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和政治素养等给予了100%肯定,98%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给予了高度评价,调研企业对物流专业毕业生满意度100%。深入山东大学、北京物资学院、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调研就读硕士研究生情况,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认16可度超过了95%,综合满意度100%。回访部分毕业生家长,对毕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个人能力、综合素质提升等满意度100%。回访了部分毕业生,对所学专业教学水平、专业知识学习、自身能力提升等满意度100%。

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建设思路:适应商贸物流智慧化、国际化发展需求,基于目标产出导向理念,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资源建设为保障、课程与师资建设为重点,创新教学模式,多方协同育人,创建国内一流专业。

主要举措:(一)进一步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1.优化培养目标:强化国际视野培育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适应商贸物流智慧化、国际化发展需求。2.完善课程体系:增加信息、双语类等选修课程,吸纳国内外优质课程,引入行业发展前沿课程。(二)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1.强化商贸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3个课程群建设。2.培育1门国家级(《商贸物流概论》)、3门省级(《供应链管理》《管理运筹学》《智慧物流运作管理》)优质线上线下课程,出版省级优秀教材1本。3.投资1000万新建1500平米的现代物流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建设“智慧物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争创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整合资源,争创“智慧物流”省级重点实验室。(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4-6名,培养博士3名,国内外访学2名,博士比例达50%。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3.培养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四)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校内协同:整合校内资源,共建团队、共育人才。校地协同:融入临沂物流科技城建设,建立“培训、培养、培育+商贸物流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校企协同:与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校校协同: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共建专业,交流学生达10%。校研协同:与中国供应链管理研究院等合作,申报项目,指导学生参与项目。(五)深化教学模式改革1.坚持立德树人,推进课程思政;推行微课、翻转课堂以及等教学模式及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做精第一课堂,做优第二课堂。2.实行学分制改革,提高选修课学分到30%,跨专业选课比例达10%。3.实行学生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六)推进专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