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期次:第2期       查看:418

该文章概述了临沂大学在新的一年中的发展目标和改革计划,包括深化科研管理改革、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科研水平、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化开放办学和扩大与地方的合作等方面。同时,文章还强调了维护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措施。


(上接第二版)深化科研管理改革,大力推进校内委托项目,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管理,全面取消科研管理费,最大程度为科研人员松绑。科研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科研经费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9亿元,其中自然科学类8062.19万元、人文社科类2847.2万元。立项纵向项目319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部级117项、省部级重点项目8项。立项横向课题232项,合同金额8732万元,到位经费5284万元。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 2 项。完成政府决策咨询建议 16项。首获山东省国内授权发明专利大户奖励。获批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注册认证资格,实现军工科研项目历史性突破。

(五)拓展了城校深度融合发展新空间。坚持融入临沂、依靠临沂、服务临沂、贡献临沂,推进融合发展,实现双向赋能。省市共建临沂大学顺利签约,省教育厅给予 2000 万元、临沂市给予 1 亿元资金支持。与临沂市联合挂牌成立临沂大学医学院,临沂市出资 5 亿元建设经费,医学人才引进、专业申报、院长选聘等工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学院顺利揭牌,组建 70 人的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9家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落户,完成各级各类社会培训 6000 余人。加强校银合作,与中国银行签订校银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合作经费 1.06 亿元。启动智慧校园升级改造项目,与中国移动达成合作协议,争取一次性非定向捐赠516万元、合作期内每年捐赠 40 万元。深化政产学研融合,临沂大学产教融合科技园建设项目申报了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立项经费 8000 万元;举办首届城校融合发展大会,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创办学科性公司激励政策,推动工科学院博士教授下企业,与鲁南制药集团、山东临工、山东罗欣药业、山东顺和集团、天元建设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项目 68 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24 项。做大做强培训市场,积极推进临沂大学教育集团建设,规范成人教育直属教学点管理,非学历教育培训14120人次,收入 575 万元。充分发挥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等平台作用,成立临沂大学校友会,抓住80周年校庆契机,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临沂市委市政府支持1000万元,理事会单位和校友捐赠3000余万元。

(六)打造了高质量开放办学新格局。加大与欧美国家高水平大学合作交流,签署备忘录或合作协议6个。加大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合作,启动了“一带一路”研究院筹建工作。实施“一院一校”对接计划,与日本、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联合开展国际预科、本科、硕士、博士联合培养和教学科研合作研究。完善中外联合办学体系,与临沂市政府共建临沂RCEP区域合作研究中心,新建中外人才联合培养项目5个,新建临沂大学——水原大学国际科技研究院,与俄罗斯佛拉基米尔国立大学共建俄语语言文化中心,建立西班牙语国际等级考试中心、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预科培训基地。加强孔子学院建设,获批教育部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4项。提升师生国际化水平,新聘外籍教师8人,新建国际招生专业4个,在校国际学生151人、其中学历生104人;教师出国读博或访学58人、学生出国学习交流43人。积极融入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青岛大学签署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和4个子协议,与石河子大学、韩国水原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新增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40人。

(七)迈上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新台阶。调整优化内设机构,构建党政管理、教学、科研、教辅、直属5大系统,精简规范校内议事协调机构,开展全校印章管理专项治理,实现了职能整合、流程优化、效能提升。将沂水、费县校区纳入校本部一体化管理,推进校区与校本部干部交流和师资共享。实施中层单位分类考核改革,激发了基层活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明确4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及措施,制定制度 70 个、修订制度 26 个、废止制度 25个。深入推进依法治校,获批全省15所总法律顾问制度试点高校之一。举办保密、舆情、辅导员等专题培训班和寒暑假领导干部读书班,提高了治理专业化水平。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启动 11 大类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升级改造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平台,通过省级电子政务内网验收。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获评省经济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示范案例。加强增收节支管理,总收入12.66 亿元,创收 7202 万元,国有资产总值达到46.67亿元。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283 次、1163 机时,资源使用效益显著提高。开展校园规划修编,推进理工实验实训楼工程建设,启动学生公寓楼建设,完成学校东三门改造,科技大楼工程荣获国家优质金奖。抓住有利契机,一揽子解决了中央绿地50年租赁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归属等历史遗留问题。压紧压实“四个责任”,严格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构筑“大安全”责任体系,加强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和辅导服务,规范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和突发紧急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加强校园交通标识建设,开展文明交通进高校暨志愿服务活动,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

(八)绘就了党建引领保障发展新篇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双向提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妥善解决了教职工餐厅、学生宿舍空调、校园交通标识、路灯、校医院等急难愁盼问题。彰显革命老区大学特色品牌,打造了大型原创话剧《沂蒙母亲》,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和舞剧《渊子崖》双获“泰山文艺奖”一等奖,《临沂大学学报》沂蒙精神论坛连续 3 年入选“全国文科学报特色栏目”。压实意识形态责任,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在全国高校思政网开设沂蒙精神专栏,协同人民日报、新华社开展“沂蒙精神润校园”媒体行活动,成立山东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分中心,“临沂大学”学习强国号上线。坚持把省委巡视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作为改进提升的重大契机,按计划完成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均已办结或立案;学校领导离任审计 49 个问题完成整改 45 个,获评全省教育审计先进集体。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达100%,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1 个。弘扬沂蒙精神,打造“五个绝对”干部队伍,换届提拔中层正职 23 人、副职 73 人,干部结构显著优化。开展微信工作群、文山会海等专项治理,纠治“四风”成效明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群团纽带作用,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获评全省 8 个“建言献策先进组织”之一,获评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1个,获评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获评山东省大学生红色寻访“优秀实践团队”4个。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显著增强,我校在2021 年省属本科高校绩效考核排名上升 2个名次,位列硕士学位授予高校第九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令人鼓舞、来之不易。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临沂市委市政府和老区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校广大教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教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还要清醒看到,我校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制约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大而不强、有山无峰问题突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少,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平台匮乏,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足,标志性项目和成果不多,高质量发展缺少有力支撑,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职能部门治理专业化能力不强,学院自主发展、特色发展能力不足,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需要进一步加强,抢抓机遇和争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我校加快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22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聚焦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学校党委“一二三五六”总体思路,实施党建领航,强化规划引领,深化人才培养、人事制度、考核评价“三项改革”,推动团队建设、科技研发、智慧校园、增收节支、合作共进“五个创新”,实现高层次人才、高水平学科、高质量专业、高级别成果“四个突破”,守住安全发展“一条底线”,加快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全力做好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开展全覆盖专项学习行动,把全校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学习宣传、理论研究和贯彻落实成果。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学习。加强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积极培育申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加强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研究,深入推进党的历史和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四史”教育。

扎实推进党建领航工程。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规范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决策程序,举办中层正职专题学习班,提高议事决策、落实执行水平,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完善管党治党、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党政同责责任体系,实施人才工作、学风建设、大学生就业党委书记“一把手”工程,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发挥机制,完善“党建+业务”一体化考核体系,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扎实推进省委巡视和审计后续整改落实工作,对整改落实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见底到位、绝不贰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扎实开展新一轮校内巡察,严格内部审计监督,严格工作纪律和办事程序,盯紧“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加大对违纪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和曝光力度,持续整治师生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抓住重点,盯紧关键,更加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严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新表现,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营造勤政廉洁、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二)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努力实现既定奋斗目标

强化担当对标对表抓落实。多种形式做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宣传解读,推动全校上下吃透把准规划目标的重大意义和核心精髓,准确把握规划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实现路径。将发展规划层层分解落实,召开工作部署会,细化分工落实方案,将年度工作计划与规划有效衔接。各部门各单位对标对表规划制定计划、开展工作,切实将规划落实到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注重战略思维,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科学制定各项子规划落实方案,确保稳妥审慎推进。

聚力核心指标和关键领域抓落实。贯彻学校党委“一二三五六”总体思路,扎实有序推进“五大行动”和“五大工程”,逐项细化时间表和路线图,定期跟踪调度。锚定事业发展核心指标,细化分解落实,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规划刚性约束落到实处。盯紧博士学位点培育、沂蒙学者培育、医学院建设、教育集团建设和城校融合发展等重点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落实。

建立有效推动机制抓落实。将规划落实纳入党委、行政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规划推进情况,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年底进行规划实施年度检测评估,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政策举措和保障机制。将规划落实纳入年度考核、干部晋升、绩效奖励等评价体系,实施绩优申报和审核制度。完善校院两级规划咨询委员会制度,建立规划落实、督查督办和考核评价机制,实行重点指标全流程动态跟踪,推进规划有效落实。

(三)调整优化学科专业,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优势

加快推进博士学位点培育项目。召开学科建设动员大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地理学、数学等重点学科建设,培育打造一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对照博士点建设指标,集中培育化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控制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教育2个专业学位领域。全面加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条件建设,重点突破生均经费、师均年科研经费和专任教师博士比等关键核心指标,全校一盘棋,压紧压实各学院建设责任,有效整合校地各方资源,力争早日获批山东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加大与国际国内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力度,新增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联合培养博士达到70人。

全面推进硕士点培育建设工作。加强新上硕士点培育,无硕士点学院至少培育1个硕士点达标,力争实现硕士点学院全覆盖。加强现有硕士点建设,开展硕士点建设模拟评估,确保现有硕士点全部通过验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健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获批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个,新增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专业学位案例库 2 项,力争获评省级优秀硕士论文1篇、研究生优秀成果2项。

稳妥推进院系优化设置。加快推进专业瘦身计划,对本科专业进行梳理排名,建立危险预警和末位淘汰机制,尽快将本科专业控制在70个以内。新增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4个、省级6个,持续推进工程教育专业和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加快实现一流本科专业全覆盖。坚持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对接山东省“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强应用型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大力发展医学类专业和新兴交叉复合型专业。积极推进校企共商、共建、共享专业建设,力争工科专业实现校企合作全覆盖,校企合作本科专业达到60个。在专业调整基础上,按照“充分调研、广泛论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原则,完成院系优化调整设置工作。

(四)加快完善育人体系,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建设20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育一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和团队。加强改进体育、美育、劳育,妥善解决公共体育课大班额问题,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打造美育名师工作室,实现“一学院一方案”劳动教育全覆盖,加强涉农专业耕读教育,补齐“五育”短板。深化导学队伍建设,健全学业导师制度,构建辅导员、学业导师、班主任“三联动”机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强化传承创新,推进一批文体项目,打造一批精品力作,彰显革命老区大学育人特色。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对标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要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进“四新”专业建设,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紧缺人才。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探索推进校企“双导师制”。新建现代产业学院5个,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2个。加强实践教学,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构建闭环实习实训体系,大力培养理工类学生的工匠精神。深化学分制改革,创新学生选课制度,探索实行学分银行制度。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健全就业帮扶体系,落实“青鸟计划”,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技能。

构建高质量教育教学体系。按照“一学院一品牌”思路,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和教研平台作用,集中打造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课堂教学,推动“四个转变”,实现“四个回归”。提前谋划并加大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培育力度,获批省级以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60项。加大教学投入,列支教学仪器设备经费 2000 万元、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经费 1000 万元以上。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实施教师能力提升“五个一工程”,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比例达到100%。完善外聘师资管理办法。为每位教师配备工作位。做好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

(五)聚焦创新团队建设,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大力推进高水平团队建设。出台团队建设激励政策,压实学院院长主体责任,围绕学科建设、项目申报、社会服务组建团队,构建“高水平带头人+高水平团队+标志性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模式,建立学科骨干基础数据库,推动专任教师精准学科归队,实现教师队伍组织化发展。完善教研室工作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发挥沂蒙学者引领作用,重点从一、二、三层次特聘教授中遴选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确保充足的科研经费保障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建设质量,根据所属三级学科组建团队,推动团队成员聚焦方向,形成集中攻关优势,每个学院培育1-2个省级高水平团队,获批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3个。

更加精准引进各类人才。召开人才工作大会,摸清人才现状,明确人才战略和长远规划。强化质量和需求导向,按照学科、专业和团队建设需要引进人才,举办海外人才招聘论坛和国内高水平人才招聘专场,完善校地校企联合引育人才机制,新增国家级人才5人、省部级人才10人,新增高水平博士150名。实行人才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压实学院主体责任,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在入职报到、工作开展、学科归队、待遇落实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营造环境留人、服务留人、感情留人的浓厚氛围。

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评聘与考核办法,常态化开展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实行专业技术岗位分类评聘,鼓励年轻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沂蒙学者人才工程评聘与考核办法,严格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满考核,限制第五层次名额和年龄,强化动态管理。扎实推进定编定岗管理,协调教师、教辅、管理、保障队伍建设,优化人力资源调配。深化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绩效校院共担机制,学院创收占比提高到20%。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助力教师持续成长。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六)加强科技研发创新,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

创新科技研发体系。推进有组织科研,强化校院两级科研机构建设,建设高层次科研平台,培育农产品精加工、肿瘤检测、高端装备制造等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专班推进肿瘤诊疗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培育标志性成果,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形成集团作战优势,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奖励15项。建立校企联合攻关机制,力争实现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的重大突破。完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高层次人才潜心基础研究,力争在化学、数学、古生物、沂蒙文化、教师教育等前沿领域有重大突破。完善科研经费管理、配套和奖励机制,力争年度科研经费超过1.5亿元。

主动融入区域创新体系。聚焦区域科技研发创新重大需求,推进学院主动走进企业、对接产业、靠近行业,构建校地、校企、校校协同创新机制,加大校企联合科研机构建设力度,主动融入并服务临沂市先进工业、商贸物流、绿色低碳等“八大战略”,打造一批应用型特色学院。每个工科学院组建1-2个社会服务团队,进驻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化区域发展规划研究,建设优秀规划咨询团队8个,建设新型高校智库2个,产出服务政府决策的高质量研究成果20项。加大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整合校地力量,凝练研究方向,打造标志性成果,扩大沂蒙文化研究学术影响。

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召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会,梳理公布可转化成果和在研应用型成果,与省内外知名企业、临沂市中小企业全面合作,转化标志性成果5项,力争实现创收经费1000万元。健全成果转化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科研人员分类评价制度,推进科技人员创办学科性公司,健全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投身创新创业。

(七)紧紧融入依靠地方,立足服务争取更大发展

深入推进城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省市共建项目落实落地,建立有效对接和推动落实机制,积极争取省教育厅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市政府支持资金。做实做强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积极申报本科专业并争取早日招生,大力培养农业生产、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人才,力争各类培训实现学校创收300万元。加强校内成人直属教学点建设,取消合同到期的社会教学点,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力争收入再增加 1000 万元。充分发挥基金会、理事会、校友会作用,力争各类捐赠3000万元以上。

加快推进医学院建设。组建医学院建设专班,建立市校沟通协调机制,办理医学院建设手续,启动医学院一期工程建设。协调市政府划转直属附属医院,推进校地医学人才共享,招聘医学院院长和各类亟需医学人才。积极申报医学专业,改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推进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转化医学研究院合作,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转化医学研究院临沂分中心。

加快推进教育集团建设。完成临大教育集团注册工作,创新教育集团运行机制,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临沂大学附属中小学,创建区域高端教育服务品牌。发挥学校师范教育传统优势,整合校内各单位社会服务功能,加大与临沂市及周边基础教育合作,积极拓展教育服务业务,力争创收1200万元。

(八)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完善规范教师荣誉体系,健全管理服务人员荣誉体系,建立教职工荣休制度。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完善教学评估制度,修订专业、课程和教学业绩计算等管理办法,规范实验、实训和网络课堂建设管理,完善学业考试、学位论文和实习实训管理办法。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加强本专科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建设,制定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深化内部治理改革。构建完善科学决策、工作推动、督查落实和考核评价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决策落实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探索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规范校院两级办学体系,完善学院、校区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职能部门编制应知应会应能手册,明确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风险清单,开展管理业务能力专题培训。深化考核体系改革,对各类考核和评先树优进行统筹规划,解决重复考核和碎片化考核问题。提高办学资源使用效益,面向校内外开放大型仪器设备,力争创收100万元以上。优化教学用房配置,健全教学用房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创新招标管理,提高规范化水平和招标质量。规范服务外包项目监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预算编制科学性,实质性推进项目库建设与管理。

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数据治理工程,构建全校一体化数据共建、共享、共用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深度融合。提升师生服务大厅功能,统筹推进各应用系统平台升级,打造一站受理、一网通办便捷服务平台。推动多媒体教室升级改造,建设通用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建设常态化云录播直播系统平台,逐步满足线上教学要求。深化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实现校园 5G局域网全覆盖。

推进高水平开放办学。推进学院设置国际生招生专业,建设英文网站,鼓励成班制招收国际生和 2+2、3+1 国际生联合培养。构建学生留学“直通车”服务体系,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推进共建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申请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立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争取国家、省外籍专家引智计划,鼓励教师与国外高校长期固定的教学科研合作。落实孔子学院建设方案,申报教育部几内亚教育研究中心。构建“双循环”开放格局,加大与国内高校合作力度,推动与青岛大学合作项目落实,扩大校际合作规模。

(九)统筹安全和发展,确保学校事业行稳致远

确保政治安全与校园稳定。今年是政治大年,必须把校园安全稳定摆在首位。实行底线管理,压实“一把手”安全管理责任,对触及底线、红线和高压线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严格学术会议报备管理,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完善舆情防控和应急处理机制,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实施师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健全“四级信息员”管理制度,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安全。加强校园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安全应急体系,严格重大突发紧急信息报告制度,加大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强师生法治教育和保密教育,完善校园安全网格化责任体系。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四个责任”,落实防控措施,完善应急机制,强化精准防控,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持续为师生办好实事。积极推进解决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提高服务师生水平。优化校园建设规划和空间布局,加快学生公寓建设,妥善解决校园建设东西失衡问题。适时启动人才公寓建设,解决引进人才和教师住房紧缺问题。扎实推进未批先建、超批复规模建设、教授花园不动产证办理等省委巡视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多措并举筹集资金,落实人才引进待遇,稳步提高教职工绩效工资,让广大教职工共享发展成果。

打造爱校兴校主体文化。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激发师生员工知校爱校荣校兴校情怀,积极争创省级文明校园。推进文化铸魂工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着力打造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临大文化,凝练临大精神,提升学校软实力。开展内涵建设攻坚突破年活动,推动全校教职工比担当、比作风、比贡献,弘扬临大优良传统,推进学校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同心谱新篇,奋斗向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开局就决战,起步就冲刺,奋力开创区域一流省内一流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报刊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