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城校融通

临沂大学“三融”融出 人才培养“加速度”

期次:第20期    作者:作者  谢成才   查看:69

11月28日,初冬时节的临沂大学沂蒙大讲堂内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驻临院校科教创新发展联盟成立暨科技成果对接大会正在火热进行之中。

“作为理事长,我将努力把联盟建设成为校地企科技创新、合作交流、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临沂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新当选的驻临院校科教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临沂大学副校长池福安信心满满地说。

8所驻临院校、8个骨干龙头企业科教创新发展联盟的成立将有效汇聚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搭建起整合优势资源、联合科技攻关、服务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在服务临沂现代化强市建设、加快自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上实现双提升、双促进,开启校地企深度融合发展的又一新篇章。

作为驻临院校科教创新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临沂大学按照“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滚动资助、动态调整”的基本思路,统筹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城校融通”三融育人模式探索与创新,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建在企业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全覆盖

临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鑫海新能源材料研究院院长李法强告诉记者:“2021年11月,鑫海科技投资1200万元,与学校联合共建鑫海新能源材料研究院。2022年,我们与鑫海科技、山东临工、天元重工等单位共建省金属材料智能成型现代产业学院。紧密对接服务临沂市高端不锈钢、先进特钢和工程机械装备3大千亿级产业,形成贯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金属材料智能成型复合型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全覆盖

产教融合到底怎么融?临沂大学立足大学和临沂实际,绘方案、出实招,从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着手,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专业,实现本科专业校企合作、行业合作全覆盖。持续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所有理工科学院都建有校级产业学院。产业学院设立在企业,搭建师资、课程、实习实训等共享共建平台。从学生能力培养上对接产业需求,引进社会资源参与人才培养,建立“实习、实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创新型教学实践基地。用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带动一流实习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省级实践实训平台。

临沂大学教务处处长吕慎金介绍:“十四五”期间,根据专业教学需求,结合实习基地条件和实习效果,强化实习基地建设,临沂大学实习基地总数达到500个左右,将满足每学年1.6万名学生实习实训需求。”

好项目离不开好政策加持。在省市共建有利政策支持下,临沂大学产教融合科技园项目获批8000万元建设经费,获省发改委立项。学校在加速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全要素深度融合,加力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份临沂大学校企共建科研机构名单显示,从2021年10月建立的临沂大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研究院算起,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这种校企合作研究平台鳞次栉比地出现,数量达到37个,有3个产业学院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临沂大学重点建设了与山东卫康生物集团联合成立的临沂大学再生医学研究院等14所产业学院。2021年,与临沂市联合成立的全省高校首个实体建制的乡村振兴学院落户蒙阴,着力打造“教授下工厂农民上大学”的乡村振兴的临沂样板、乡村创业的示范平台和服务乡村的高端智库。

科教融汇————

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科研工作的牛鼻子就是项目和经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临沂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王梁说,“临沂大学科研经费连续三年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横向经费每年增长的幅度为84%、156%、153%。”

经费连年大幅度增长,为科研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了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学校及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由过去从项目中提取管理费改为主动配套经费,对横向科研经费到账的项目,学校追加20%的配套经费,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面向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组建了60多支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

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科教融汇,融化的是科研和教学的壁垒,汇聚的是科研和教学的合力。临沂大学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将校内外科研平台、项目和团队优势转化为学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优势,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通过完善科研促进教学激励措施,推动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科研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近3年在校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团队、科研项目7000余人次。

围绕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学校先后成立37个校企联合科研机构。如与山东卫康生物集团联合成立临沂大学再生医学研究院,与山东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临沂大学鑫海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引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刘焕明及其团队入驻,成立新能源(光伏)研究院等。近三年,与山东麦德盈华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承担了9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临沂大学出台《临沂大学校企共享人才管理办法》,构建“企业出资金+学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人才共引共用模式,实现了校企良性互动、发展双赢。据统计,临沂大学自主培养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全职引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柔性引进院士3人、学部委员1人,国家级人才达到5人,省部级人才达到29人,高水平博士达到1065人。人才汇聚对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推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城校融通————

城校双向奔赴构建【水乳交融共生共荣】关系

“感恩这方捧出无数圣贤的土地,今天又把红色的大学深情托起……”《临大校歌》前以最诚挚的情感表达了对临沂这方热土最长情的告白。建校82年来,临沂大学始终秉承“服务沂蒙”的宗旨,与千万沂蒙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临沂市共生共荣、共同成长,为党和国家培养了4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25%的毕业生留在临沂,服务临沂,成为助力沂蒙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谱写了一所大学和一个城市“水乳交融、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

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始终把临沂大学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民心工程、老区人民奔小康的“希望工程”,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加快推进临沂大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任刚曾指出,“办好临沂大学,临沂市责无旁贷。临沂大学需要什么,临沂市就支持什么。”

2023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校地企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城校深度携手,双向奔赴。临沂大学不断深化校地合作,推进城校融通,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落实《临沂市与临沂大学城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产业学院、特色学院、大学科技园等为载体,构建了学校主导、政府推进、企业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将行业企业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打造人才培养城校共同体。

记者了解到,2023年,临沂大学共申报氢能科学与工程等7个专业,其中5个专业属于新能源相关专业。在培养更多新能源产业方面的人才,为临沂市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学校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结合临沂“十强”产业发展需要,对接区域商贸物流、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和新兴产业,成立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等37个联合科研机构。商贸物流研究院助力临沂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学校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新建人工智能等12个“四新”专业;临沂市投资5亿元建设临沂大学医学院、联合成立山东省首个碳中和学院。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结构布局,学校重点打造了7个应用型专业群,其中4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校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

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学校共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紧密衔接的教师教育基地;与临沂市政府合作建设了一批高层次育人平台,与市科学技术局合作建设了大学科技园,与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联合建设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等,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搭建了高层次平台。

12月16日,同是临沂大学沂蒙大讲堂三楼,学者云集,专家满座。以“融合 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物流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正在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机构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讨论地热火朝天……融合汇聚合力,创新开辟未来。新时代新征程,“三融”育人,五育并举,临沂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铿锵有力……